校长办公室:0553-8795000/3913500 招生咨询:0553-3913567 人才招聘:0553-8795011

新闻动态 首页 / 新闻动态 / 详情
在绣绷上遇见时光与热爱,让公选课洋溢青春与活力 ——《传统服饰技艺》公选课结课记

当夜幕为校园披上薄纱,教学楼一隅的教室却氤氲着别样的东方雅韵。素色桌布轻覆桌面,袅袅沉香萦绕鼻尖,学生们在冥想中沉淀心绪……这堂《传统服饰技艺》晚间公选课,正以一场充满仪式感的美学修行,带领青年学子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,解锁发现美、创造美、表达美的生命密码。

一、匠心课堂:仪式感中的专注修炼

每晚七点,暖黄灯光漫过铺着古色古香桌布的课桌,崖柏线香燃起的青烟在绣绷间流转。不同于白日的匆忙,学生们以冥想开启课程——屏息静气三分钟,将白天的课业压力暂放一旁,让思绪回归宁静。这种独特的“课前仪式”,不仅营造出沉浸式的学习氛围,更让传统刺绣所需的专注与耐心,在焚香袅袅中悄然唤醒。

“平针要像书法运笔般流畅,回针需注意针脚间距……”学生们跟随我的引导,用指尖感受丝线的纹理,在桌布古朴的底色上勾勒文化脉络。计算机专业的小张曾因“穿针”苦恼,如今却能在沉香的陪伴下,对着绣品反复钻研两小时,她笑言:“点燃香的瞬间,仿佛穿越回古代绣坊,连呼吸都不自觉慢了下来。”而这份“慢工出细活”的匠心,正成为他们对抗浮躁的精神铠甲,让每个针脚都凝结着对美的虔诚。


IMG_3061_副本2.jpg

(课堂学习)


二、情感纽带:夜灯下的温暖传递

桌布上的针线穿梭,亦是情感的流淌。学生小李为即将生日的奶奶绣制“福字”帕子时,特意选用金色丝线,以盘金绣技法缀满细密针脚:“每次闻到教室里的沉香,就想起奶奶家的老木柜,这些带着古韵的元素,都是我想传递的心意。”供应链专业的小蒋则将敦煌藻井纹样与现代波普艺术碰撞,在绣绷上复刻出流光溢彩的发卡——当传统卷草纹遇上荧光色丝线,古老文明与青春活力在针尖下悄然握手。

更令人动容的是结课作品展示:有人为父母绣制“平安葫芦”车挂,让孝道在经纬线间生长;有人给挚友缝制“八宝莲花”香囊,让情谊在针缕中凝结;甚至有学生为心爱的毛绒娃娃绣上蝴蝶项链,笑称“要让它成为全天下最有文化的小熊”。这些带着体温的作品,让刺绣不再是简单的技艺,而成为连接古今、传递温情的桥梁——针是笔,线是墨,绣绷是心田,每个人都在上面书写着对真善美的独特注解。


_MG_8308_副本1.jpg

_MG_8308_副本.jpg

(学生作品)


三、以身作则:夜间课堂的双向成长

作为教师,我同样在仪式中践行示范。课前精心挑选与课程主题呼应的香品——讲解“梅兰竹菊”纹样时燃檀香,解读“龙凤呈祥”时焚龙涎香;课桌永远铺着素色亚麻布,用与学生相同的仪式感投入创作。当我将耗时三个月完成的“凤穿牡丹”挂画展开在桌布中央,学生们眼中跃动的星光,正是对“言传身教”最生动的回应。

在师生共研的氛围下,同学们利用晚间时光深入探索,通过反复绣制,将细腻情感倾注于针脚起落间,让传统技艺成为内心表达的独特载体。

四、以点带面:晚间公选课的改革启示

这堂充满仪式感的晚间公选课,为公选课改革提供了新思路。我们以“仪式浸润+技艺传承+情感升华”构建三维育人体系,将课程思政融入焚香冥想的文化解读,把美育渗透在桌布纹样的美学设计中。实践证明:晚间公选课的价值,不仅在于知识拓展,更在于通过营造沉浸式文化场景,唤醒学生对传统的敬畏与热爱,让美成为可触摸、可创造、可传递的生命能量。若你也向往这份穿越千年的匠心与诗意,不妨在某个夜晚,走进铺着亚麻桌布、飘着沉香的教室,让一针一线,带你遇见时光深处的热爱——那是对美的追寻,对情的珍视,对心的滋养。

未来,我们将持续优化“传统雅集+现代教学”模式,开发“香道刺绣”“织物美学”等进阶课程,让更多青年在夜灯下的仪式中,找到与传统文化对话的方式。或许某天,当你路过飘着沉香的教室,会看见这样的场景:一群年轻人低头埋首绣绷,针影穿梭间,时光的褶皱里开出真美善的花,而他们指尖流淌的,正是中华文明最鲜活的传承。